秀山,位于文登城区西部,最高海拔114米,以庆丰路为界,分东西两个山头。
曾经的秀山,山上杂草丛生,废弃的矿坑、牛棚及肆意开垦的小菜园不仅大煞风景,附近居民更是心存抱怨。不过,这一切都随着秀山公园一期的竣工得以彻底改变。如今的秀山公园一期早已变身“网红打卡地”,成为文登的新地标。
秀山公园二期于今年2月份正式开建,虽时间不长,却已雏形初现,很多建园“金点子”更是让人眼前一亮,跟随记者镜头一起去现场看看吧。
变废为宝巧施工
近日,记者见到区蓝海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秀山公园施工现场负责人于仁超时,他正在和工人商讨崖体音乐舞台的施工细节。
他告诉记者,崖体音乐舞台所处位置是一处石窝子,按照以往施工惯例,土方填平即可,省时又省力,但如此一来,会大大增加建设成本。
为解决类似问题,作为秀山公园建设方,区蓝海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提出了“因地制宜、依势而建”的理念,最大限度保持崖体原貌,不完全拘泥于设计图纸,必要时根据现场环境进行微调。这样一来,既节约了成本,又能增强公园整体效果。
建设方对崖壁进行清理和防护后,将在此设置观众台和演出舞台,届时可举办多种类型的演出、活动,这一妙招让石窝子“变废为宝”。
同样,在建的文昌谷儿童乐园也正经历着“变废为宝”的蜕变。这里原来是秀山一处10余米深的废弃矿坑,建设方通过就地平衡土方的“填—挖”策略,建设阶梯状生态护坡,并以修建挡墙的方式缓解地势高差,从而形成了高低融合的两个平层,成为儿童乐园的施工基本面。
在秀山公园设计之初,建设方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花最少的钱,办最好的事,为我区人民建设一处风光秀美、功能多样的主题公园。
“建设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秀山的原有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地打造景观景点,做到既不破坏山体,又不减少植被树木,最大限度保持秀山的本来风貌。”区蓝海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秀山公园项目负责人丛朝毅说。
节约成本扛重担
在崖体音乐舞台一侧,有一条羊肠小径与之相连,宽度大概1.5米,蜿蜒崎岖,工人们正沿着小径走势进行路面硬化。
由于道路狭长、坡度陡峭,大型机械上不来,建筑材料只能靠肩扛车推这样近乎原始的方式运送,土方作业则需依赖微型挖机一点点推进。如果不计工程成本,对原有小路进行大型机械化破除拓宽,这些麻烦就可省去,施工效率也能保证,但出于节约成本的考量,建设方毅然扛下了这一重担。
谁都清楚,这不是最优方案,却是建设方的“最佳选择”,尽管选择的背后要付出更多的汗水。为减轻因施工效率放缓而对工期造成的影响,加班加点施工成为了工人们的常态。
“我家就冲着小山,透过窗户就能看见施工场景。有时候我们都吃完晚饭了,还能看见现场工人们挑灯施工,真是不容易。”附近居民于小洋感叹道。
以人为本赢民心
花最少的钱,办最好的事,并不意味着“抠门”。秀山公园的设计、施工处处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在秀山公园开建前,蓝海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向秀山周边3公里范围内的1万多名居民发放了12000份调查问卷,包括“到公园锻炼时间”“喜欢的公园植物类型”等30项问题,收回有效问卷11678份,整理汇总各类意见上百条,这些都成为公园设计方案的“定盘星”。
“秀山公园怎么建,群众最有发言权和参与权。公园在设计施工过程中,我们始终以大多数群众的需求作为首要标准和出发点,只要是群众喜欢的、期盼的,我们就会予以重点考量。”丛朝毅说。
自秀山公园二期开建以来,金地小区居民辛文没事儿就到工地看看,尤其是家门口通向公园的那条在建小路,他是越看越欢喜,这条路仿佛修到了他的心坎上。
“最开始,我和街坊们都希望建公园时能通一条道,从公园到小区,从小区到公园,这样群众也方便,走着也顺畅。没想到,建设方能想得这么周全,现在都变成了现实。”辛文说。
不仅是金地小区,像这样的小路,在周边小区,公园二期还设计建设了4条,让群众出门就能逛公园。虽然多花了点钱,但老百姓的心里却乐开了花。
新闻转自文登广播电视台
记者:王玮祥 侯肖笑
通讯员:王志航 侯常林
视频剪辑:刘夕瑜
编辑:崔心怡